引言
北京,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不仅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北京,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传承故事。
一、文博宣讲,传承千年文化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区文旅局、区宣传文化中心联合北京博物馆协会,在朝阳区举办了多场“魅力北京 朝阳行——志愿文博宣讲会”。这些活动邀请了“魅力北京”博物馆志愿者分享团深入基层,分享文脉传承的动人故事,展现魅力北京风貌。
例如,在一场分享会上,志愿者通过讲述“穿越千年的文化使者”和“金石刻初心”等故事,让观众深刻领略了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这些故事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
二、话剧舞台,展现考古人的奉献精神
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倾力打造的话剧《鼎天鬲地》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讲述了年轻的女考古队长夏青桐带领团队扎根北京西周燕国都城遗址,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这部话剧依托于北京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展现了当代考古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守护。
话剧的创作源自吴蕾率戏剧影视表演系师生的一次观摩学习。2022年初,该校师生前往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的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观摩学习,过程中,大家被考古队员们艰苦奋斗、扎根田野的精神所感动,决定以琉璃河遗址的发现过程为创作蓝本,力求真实展现新老考古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当代大学生为理想信念勇敢奋斗的风貌。
三、三山五园,焕发新生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近年来,海淀区将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紧密衔接,于三山五园处深入挖掘内涵并活化利用,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
例如,茶棚公园从清代书画汲取灵感建成,重现往昔记忆;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在岁月中苏醒,水田交织的美景再次映入眼帘;科技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不可移动文物智能保护系统让文保管理迈入智能化时代。
四、中轴线上的文化传承
十年间,鼓楼人艺的创始人方喆用一辆自行车、一支镜头跑遍了北京城大小胡同,捕捉着那些文化记忆,讲述着老北京的故事。他通过微电影《中轴线上的非遗传承人》《中轴线上的爱情》《中轴线上的老字号》等作品,将中轴线上的文化传承生动地展现给观众。
方喆表示,传承中轴文化,传播北京魅力时有了一种使命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感受这座古都的魅力。
结语
北京,这座千年古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博宣讲、话剧舞台、三山五园的焕发新生以及中轴线上的文化传承,这些动人的故事不断激发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感受这座古都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