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书,这一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曲艺,以其绘声绘色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腔曲调、活灵活现的动作、铿锵有力的锣鼓说唱表演,在民间广为流传。2006年,新场镇锣鼓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锣鼓书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锣鼓书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一、锣鼓书的传承
1. 传承人
锣鼓书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传承人不仅是锣鼓书技艺的传承者,更是锣鼓书文化的传播者。以谈敬德为代表的一批锣鼓书传承人,致力于将锣鼓书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下去。
2. 传统技艺
锣鼓书的传统技艺包括说、唱、做、打四个方面。说,即说书;唱,即唱腔;做,即动作;打,即锣鼓。这些技艺的传承,是锣鼓书得以延续的关键。
3. 教育普及
为了更好地传承锣鼓书,许多地方的文化馆、学校等机构开展了锣鼓书的教育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
二、锣鼓书的创新
1. 创新形式
在传承的基础上,锣鼓书也在不断创新形式。例如,将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千年积淀,书写法治新场》等脍炙人口的节目。
2. 创新内容
锣鼓书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体现在内容上。创作者们不断挖掘居民身边的题材,创作出更多大家爱听的、接地气的法治故事。
3. 创新传播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锣鼓书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
三、锣鼓书的传承与创新意义
1. 传承传统文化
锣鼓书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促进文化繁荣
锣鼓书的创新,为文化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3. 提高国民素质
锣鼓书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结论
锣鼓书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锣鼓书这一传统艺术,同时也要勇于创新,让这一千年非遗敲响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