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岛,这座历史悠久的海滨城市,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更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在这片土地上,无数非遗守护者默默耕耘,传承着青岛的文化根脉。本文将揭开这些非遗守护者的传奇故事,探寻青岛文化传承的奥秘。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的非遗项目众多,如青岛高家糖球制作技艺、洼里盘鼓、青州花毽等,这些项目背后都有着一群默默付出的非遗守护者。

高家糖球制作技艺

青岛高家糖球制作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传承人高士湘通过创新销售渠道和产品升级,使得这一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糖球的保质期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这一创新不仅让糖球走得更远,更让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洼里盘鼓

洼里盘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鼓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城阳区洼里社区从上世纪90年代成立盘鼓队,通过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盘鼓队队长胡海波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古老的手艺传承和发扬下去,展现文化自信。

青州花毽

青州花毽是青州古城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青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传承人李红老师介绍,花毽的制作过程有三点注意事项:羽毛的选择、底部绕线、底部平直。通过与李红老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花毽的历史、文化和传承。

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在这些非遗项目中,有许多传承人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李德修

李德修是李氏小儿推拿的第三代传人,也是李氏小儿推拿秘笈的创始人。她的孙女李先晓继承了家族的技艺,为小儿推拿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薛玉红

薛玉红是剪纸传承人,她的剪纸作品细腻、生动,深受人们喜爱。她在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讲堂上,与岛城市民近距离互动,传播非遗理念。

非遗传承的未来

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传承方式

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创新传承方式,如举办非遗体验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传承的支持力度,为非遗传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提高社会认知

提高全社会对非遗的认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的价值和意义,是推动非遗传承的重要途径。

结语

青岛的非遗守护者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传承着青岛的文化根脉。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些非遗守护者,为青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