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CH)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莆田木雕作为中国木雕四大名雕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匠心,守护着莆田木雕这一传统技艺。本文将揭秘这些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传承之路,展现他们如何将这门古老技艺发扬光大。
莆田木雕的历史底蕴
莆田木雕起源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它以精湛的雕刻技艺、生动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著称。莆田木雕的工艺特色主要体现在“精微透雕”上,这种技法要求工匠在极小的空间内进行精细的雕刻,展现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层次感。
传承人的角色与使命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们肩负着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的重要使命。在莆田,许多工匠大师成为莆田木雕的传承人,他们不仅在技艺上追求卓越,更在文化传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春辉:大国工匠的匠心独运
郑春辉,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工作室位于福建莆田的一片改造过的工棚内。在这里,郑春辉和他的团队正在创作大型木雕组雕《京杭大运河》。这幅作品由9棵500年以上的香樟木组成,将京杭大运河的2500年历史、2700公里长浓缩到这一百多米的木头上。郑春辉以其精湛的技艺,将古代大运河的景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陈明仙:85后传承人的担当
陈明仙,85后工艺美术大师,莆田市第六批非遗代表项目莆田木雕传承人。他专注于莆田木雕创作二十多年,掌握着莆田木雕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陈明仙不仅在技艺上传承了莆田木雕的核心技艺,更在文化传承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在传承过程中,非遗传承人既要继承传统技艺,又要进行创新。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位传承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传统技艺的传承
传承人通过师徒相授、开办培训班等方式,将莆田木雕的技艺传授给新一代工匠。他们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让后辈掌握莆田木雕的精髓。
创新的尝试
在传承的基础上,一些传承人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莆田木雕,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例如,一些传承人将莆田木雕与家居、装饰等领域相结合,使莆田木雕作品更具实用性。
结语
莆田木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莆田木雕的传承人将继续发挥匠心精神,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新的活力,让莆田木雕的魅力得以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