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苗族,作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苗绣,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无字史书”,承载着苗族的历史、信仰和审美观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苗绣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探讨苗绣的保护之道,以期为守护民族记忆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苗绣的传承现状
1. 传承危机
近年来,苗绣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人远离农村,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苗绣技艺复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导致后继乏人。
2. 政策支持
为应对苗绣传承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开展苗绣技艺培训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苗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苗绣保护传承路径
1. 打造非遗产业园
以施秉县为例,该县依托苗族苗绣技艺,建成了特色民族刺绣产业园。通过政府主管企业自营的模式,将园区企业转变为传习中心,收集县内外苗绣珍品,汇集各地艺术名家,开展珍品展示、技艺体验等活动,让苗绣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
2. 深化交流合作
与高校、企业、农户等合作,共同推动苗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与清华美院、贵州民族大学合作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与贵阳幼儿师范学院合作开发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心产学研教学基地。
3. 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公司基地高校农户的苗绣人才孵化模式,聘请归国设计师组建专门设计团队,开展苗绣技艺培训,提高绣娘们的技艺水平。
4. 创新传播方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展览,使观众参与其中,感受苗绣文化的魅力与活力。同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平台,扩大苗绣文化的传播范围。
5. 教育传承
将苗绣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举办讲座、工作坊和互动活动,培养青少年对苗绣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四、结论
苗绣作为我国苗族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过打造非遗产业园、深化交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创新传播方式和教育传承等途径,可以有效保护苗绣文化,传承民族记忆。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