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如何让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成为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绵阳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在现代传承之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一、绵阳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的背景

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08年,旨在保护和传承绵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非遗文化的不断丰富,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逐步形成了以“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为核心的保护与传承体系。

二、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的职能

  1. 非遗项目保护:对绵阳市的非遗项目进行梳理、鉴定和保护,确保非遗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非遗技艺传承: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非遗知识,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 非遗产品研发:结合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提升非遗文化的市场竞争力。
  4. 非遗文化交流:举办各类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之路

  1. 非遗进校园:将非遗项目引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例如,梓潼县黎雅小学将竹编技艺纳入学校课程,聘请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2. 非遗进社区:举办非遗展览、讲座、技艺展示等活动,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非遗技艺培训:针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技艺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人才保障。

  4. 非遗产品研发: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提升非遗文化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杜氏皮蛋腌制技艺传承人杜智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研发出无铅、无金属添加的皮蛋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5. 非遗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各类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例如,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都会举办“非遗文化周”活动,邀请国内外非遗专家、传承人进行交流。

四、绵阳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的成果

  1. 非遗项目保护:截至目前,绵阳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28项,市级非遗项目70项。
  2. 非遗技艺传承: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3. 非遗产品研发:绵阳市非遗产品已远销国内外,成为展示绵阳文化的重要窗口。
  4. 非遗文化交流:绵阳市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已成为国内外非遗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五、结语

绵阳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在现代传承之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绵阳市将继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