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近年来,麻江县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成功地将古老技艺推向了复兴之路。本文将揭秘麻江县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一、以节庆为媒,民族团结有聚力
麻江县以苗族祭鼓节、隆昌四月八、高枧六月二十四、河坝瑶年、坝芒乡建乡30周年及乐坪村油菜花节等民族节庆为媒介,提升打造特色旅游节。通过这些节庆活动,麻江县充分展陈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凝聚力,为麻江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二、以技艺为媒,文创产品添动力
麻江县充分发挥非遗创意工坊的作用,加大对民族手工艺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大力支持名绣娘、青年人才、非遗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能人才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促进增收。目前,麻江县已开展民族传统手工艺集中培训10期、小规模分散培训32期,培训绣娘人数3000余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500余元。
三、以品牌为媒,宣传拓展赋活力
麻江县采用线上线下推广形式,开通云淘麻江云仓促销模式,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市场化。打造正秀洗发水、育家人、牛丫山茶、苗吴记酸汤、绣娘等一批极具麻江代表性的非遗品牌。目前,培育明洋公司、瑶之韵公司等5家企业6个产品获得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产品确认名单。
四、搭建发展平台,激发新鲜活力
麻江县突出特色优势,打造以后坝民族民俗博览园、非遗创意工坊为核心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园、传统医药康养孵化基地,招引11家企业入驻。开发民族手工艺文创旅游商品、康养产品等150余种,线上线下年销售总额突破2000余万元。
五、培育经营主体,助力创新提升
麻江县培育贵州正秀本草非遗传承有限公司为民族中草药康养示范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就业超200人,年产值超过500万元。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成为民族手工艺文创产业领域较有影响力的新兴企业,开发6个系列2500余款产品,发展村级民族手绣工坊26个,带动乡村绣娘2200余名灵活就业,年产值突破1100万元。
六、打造文化品牌,拓展新兴市场
麻江县依托县内苗族织锦、枫香印染、苗医药等非遗项目,培育了绣娘、正秀、苗吴记酸汤、苗医药等一批极具麻江代表性的非遗品牌。通过互联网行动进行线上宣传与销售,借助文博会、非遗文创大赛、文化旅游节、非遗展示周等,组织企业参赛展销,拓展市场。
七、民族文化进校园,传承从孩子抓起
麻江县将苗族织锦技艺、苗族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让非遗文化走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通过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孩子们在动手传习中亲身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八、非遗+数字化,实现民族特色与时代共振
麻江县利用数字赋能非遗转化升级,采取网络直播、图片展示的方式,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和广播电台,加大对畲族祭鼓节、牛丫山制茶技艺、枫香印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民族文化进行报道宣传。
总结
麻江县在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多种举措成功地将古老技艺推向了复兴之路。未来,麻江县将继续努力,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