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灵山县佛子镇的大芦村,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以其独特的“三古”(古宅、古树、古楹联)而闻名遐迩。在这里,每一副楹联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研究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芦村千年楹联的传承历程,揭示其背后的乡村文化密码。

一、大芦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大芦村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距县城3.8公里。这里风光旖旎,山灵水秀,被誉为“中国奶水牛之乡”和“中国荔枝之乡”。大芦村始建于明朝嘉靖25年(1546年),由劳氏先辈卜居造村,延续至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历经280多年才建成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蟠龙堂、东明堂、陈卓园、富春园、杉木园和劳克忠公祠等10个古建筑群。

大芦村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规划合理、构建巧妙,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古代灵山人民建筑的伟大杰作。此外,村里还保存有400多年的古樟树、古梐树,更有数量众多的古荔枝树,寓意文章显世,红顶当头。

二、大芦村楹联的传承与发展

大芦村现存300余副古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为特点,体现了劳氏家族家风家训的深刻内涵。这些楹联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乡村文化的重要资料。

近年来,灵山县通过组织楹联文化宣讲活动、组织学生研学教育活动、组织书法爱好者、志愿者书写楹联赠送活动,让群众深切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好乡风。

1. 楹联文化宣讲活动

灵山县老年大学名誉校长华文仿以“文明暖心 荔知音荔乡行”为主题,运用荔乡白话、灵山话为村民们讲述大芦村悠久的楹联文化,解释楹联内涵,让群众深刻感悟到其意义。

2. 学生研学教育活动

灵山县组织学生到大芦村开展研学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3. 书法爱好者、志愿者书写楹联赠送活动

书法爱好者、志愿者在大芦村古宅里书写楹联,赠送村民,传承楹联文化。

三、大芦村楹联的乡村文化密码

大芦村楹联传承了丰富的乡村文化,其文化密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风家训的传承

大芦村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为特点,体现了劳氏家族家风家训的深刻内涵。这些家风家训对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自信的体现

大芦村楹联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使得大芦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3. 移风易俗的推动

大芦村楹联传承了良好的乡风民俗,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通过楹联文化的传承,村民们逐渐形成了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灵山大芦村千年楹联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体现。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楹联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