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作为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山东地方戏的代表性剧种。它以其质朴通俗的唱腔、贴近生活的片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传承与发展吕剧文化的道路上,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让吕剧这朵戏曲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吕剧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
吕剧起源于山东省东营市时家村,由时殿元在1900年冬首创化妆扬琴,借鉴京剧艺术形式,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引起轰动。此后,吕剧逐渐融合了京剧、评剧和豫剧等多种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包括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被称为“吕剧四大件”。其次为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等。伴奏乐器主要有皮鼓、板、大小锣、大铙钹、堂鼓、打鼓等。吕剧的唱腔以山东方言为基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吕剧传承人的担当与使命
在吕剧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吕剧传承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吕剧技艺的传承者,更是吕剧文化的守护者。
传承与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吕剧文化,吕剧传承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通过举办吕剧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年轻一代传授吕剧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吕剧。
例如,阳信县流坡坞镇中心小学东校区自2024年初以来,积极推动吕剧传承保护弘扬的滨州模式,推进非遗戏曲进校园,为学生们开设吕剧特色课程。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已开设40余堂吕剧课,培养了近50余名吕剧爱好少年。
创新发展
在传承传统吕剧的同时,吕剧传承人们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他们结合现代元素,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吕剧作品,如《罚镇长》、《黎明前夜》等,让吕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吕剧文化的现实意义
吕剧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增强文化自信
吕剧作为山东地方戏的代表,展现了山东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情感表达,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丰富文化生活
吕剧的传承与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促进文化交流
吕剧的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友谊。
结语
吕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吕剧传承人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让吕剧这朵戏曲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些吕剧文化的守护者,期待吕剧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