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绿春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这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文将揭秘绿春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在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中的匠心精神。

一、剪纸技艺的传承

在绿春县,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传承人杨学英,今年已经66岁了,她经历了漫长的剪纸生涯,练就了一身炉火纯青的剪纸技艺。

杨学英从年轻时就跟随母亲学习剪纸,母亲是村里的剪花娘子,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她都会用鸡蛋换红纸,剪出几张窗花,为乡里邻舍送上美好的祝福。杨学英深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剪纸技艺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和细心。杨学英在剪纸时,会用指甲在纸上划痕,再用剪子钻孔、剪样,剪刀开合间,繁简疏密的线条,对称夸张的元素,都跃然于剪纸上。她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杨学英的剪纸作品在绿春县颇受欢迎,逢年过节,她的剪纸图样几乎会被抢购一空。这些作品不仅用于装饰,还被用于彝族传统服饰的刺绣纹样,成为绿春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刺绣技艺的传承

在绿春县,刺绣艺术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杨学英的女儿李剑,继承了母亲的剪纸和刺绣技艺,成为家族剪纸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李剑大学毕业后回到绿春创业,成立了一家文创公司,将母亲的剪纸艺术融入到文创产品中。贺卡、冰箱贴、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可以更贴近生活,传达剪纸艺术的风格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

李剑还参与了剪纸动画《过年》的策划,该片以伏兆娥的剪纸作品结合二维动画制作,讲述中国年”故事,传达春节所承载的辞旧迎新、感恩祝福。该动画以8个语言版本向全球播放,使绿春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绿春非遗文化传承人不仅致力于传承技艺,还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他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例如,杨学英和李剑经常到学校、社区等地开展剪纸和刺绣技艺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这些传统技艺。他们还与其他地区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绿春非遗文化传承人用自己的匠心精神,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为非遗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