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荔波,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在这里,古老的技艺和传统习俗得以传承,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让这些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的问题。本文将揭秘荔波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探讨他们如何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荔波非遗的传承背景
荔波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瑶陶、陀螺、竹编、瑶药、瑶浴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荔波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荔波非遗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冷漠、资金不足等问题,都让荔波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
面对困境,荔波非遗传承人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守在传承的路上,努力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覃自凡:古法造纸的守护者
覃自凡是荔波尧古村古法造纸工艺的传承人,已86岁高龄。他自幼学习古法造纸,对造纸技艺烂熟于心。尽管村里的一些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但覃自凡仍然坚持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
他不仅教授年轻人造纸技艺,还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法造纸。在覃自凡的带领下,尧古村的古法造纸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谢金华:陀螺文化的传播者
谢金华是荔波花式陀螺非遗传承人。他不仅致力于陀螺技艺的传承,还积极推广陀螺文化。
谢金华通过组织陀螺表演、参加各类展览、走进学校教授陀螺技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陀螺文化。他还与团队到全国各地展演,将荔波陀螺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如何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为了让荔波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传承人们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1. 培养传承人
通过设立传承人培养基地、开展技艺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让古老技艺得以传承。
2. 加强宣传推广
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对荔波非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3. 拓展传承渠道
将非遗项目融入旅游、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4.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非遗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非遗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荔波非遗传承人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让我们共同期待,荔波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