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歌仔戏,作为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自20世纪初在台湾岛内兴起,歌仔戏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遍了福建闽南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冲击下,传统戏曲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本文将揭秘台湾歌仔戏传承人的坚守与传承,展现这一跨越时空的传奇。

歌仔戏的历史渊源

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伎艺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音乐曲调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生旦净丑都用真嗓演唱,主要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和月琴等。

传承人的坚守

面对现代社会对传统戏曲的冲击,许多歌仔戏传承人选择了坚守。他们传承歌仔戏的技艺,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曾宝珠:拼命三娘的传承之路

曾宝珠,厦门工作的歌仔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主攻青衣、刀马旦。从艺近三十年,她每天早起练功喊嗓,闲暇时品读剧本,一刻不停打磨自己。曾宝珠不仅教授徒弟,还走入校园传授歌仔戏唱功技巧,为了让孩子们感兴趣,她从现实中找题材制作适合孩子的剧本。

黄香莲:无敌小生的薪传之路

黄香莲,台湾歌仔戏小生演员。她从小跟随母亲进入剧团客串演出,后进入电视歌仔戏,成为当家小生并担任制作人。1990年,与弟弟黄复国成立“黄香莲歌仔戏剧团”,致力于薪传教学与推广演出。黄香莲在传承歌仔戏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传承与创新的探索

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歌仔戏传承人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之路。

元宇宙+歌仔戏:数字化创新传统曲艺

明华园戏剧总团在元宇宙平台推出歌仔戏元宇宙计划,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戏曲带到观众面前。观众可以沉浸式欣赏经典剧目,了解歌仔戏的魅力。

两岸合作:共筑艺术之桥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团共同创作的《蝴蝶之恋》是海峡两岸首次全面合作创演大型歌仔戏剧目。两岸戏剧界称其为歌仔戏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也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艺术之桥。

结语

歌仔戏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探索中,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跨越时空的传奇,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