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外文化的传承与古今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将揭秘中外文化传承中的精彩瞬间,展现古今交融的魅力。
一、泉州:东西交汇、古今交融的多元开放之城
泉州,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了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非洲、欧洲等地的商人、旅行家和冒险家。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宗教和艺术,为泉州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 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
泉州的博物馆里,陈列着镌刻着阿拉伯语、拉丁语、梵语等不同语言的文物,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不同宗教的墓碑。这些见证了泉州对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兼收并蓄。
2. 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净寺
在泉州市中心,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净寺静静伫立,展现着泉州多元文化的魅力。与之相隔不远,便是中式传统风格的关岳庙,体现了不同宗教共存的情景。
二、观澜古墟文化节:古今交融,文化焕新
观澜古墟文化节以“国潮”为主题,突出传统赋活和艺术焕新。活动期间,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刘勇携国潮系列设计作品亮相,模特们身着国潮时装,上演了一场“织梦东方”主题时装秀。
1. 国潮时装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这场时装秀融合了中国戏剧脸谱、书法等传统艺术元素,将传统古街巷与时尚交织交融,展现了古今交融的文化魅力。
2. 大型气模装置“古墟麟宝”
古墟文化节上,大型气模装置“古墟麟宝”吸引了众多游客。创作者以客家舞麒麟非遗文化为底色,通过气模装置将麒麟形象生动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三、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行。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400名中外嘉宾围绕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
1. 求同存异、开放包容
会议强调,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天下大同”的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和文化交流。
2. 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情怀,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四、艺术无限·Art Infinity系列文艺展:东西方美学对话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举办的“艺术无限·Art Infinity”系列文艺展,汇聚了中西方艺术大师的传世瑰宝与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新锐创作,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壮丽画卷。
1. 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融
丝绸之路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融,让华夏文明展现出多元与包容的面貌。展览精选了南宋至清初的山水花鸟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包容。
2. 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交融
20世纪初,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中崛起,留学西方成为有志之士的抱负舞台。展览精选了七幅跨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现当代艺术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们对西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创新。
结论
中外文化传承与古今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泉州、观澜古墟文化节、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以及艺术无限·Art Infinity系列文艺展等精彩瞬间,我们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感受到了古今交融的魅力。在新时代,我们应当继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