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自信的源泉。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行政机构,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将从教育部在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政策措施、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策导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布局

1.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纲要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教育部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传承基地。这些基地将围绕民族民间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展开。

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原则和内容,旨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实践案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动实践

1.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答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3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活动,旨在提升广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2. “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

组织高校围绕“何以中华——中华文明精神溯源”和“美美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方向,设计策划数字微展览,依托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遴选优秀微展览作品,组织建设科技、文化、创意融合的数字展览联展。

3. “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

组织高校干部师生挖掘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民俗、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用视频形式展示师生非遗创作或展演等内容,引导干部师生感受非遗的魅力。

三、未来展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使命

1.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传承模式

教育部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传承能力

教育部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师资。

3. 拓展国际交流,促进文化互鉴

教育部将拓展国际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互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结语

教育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