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益阳,这座位于湖南省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益阳得到了充分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揭秘益阳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他们匠心独运的精神,以及文化传承的力量。
益阳明油纸伞:匠心制作,传承千年技艺
益阳明油纸伞,作为益阳的传统名优产品,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取材于本土的楠竹、松木、桑树皮,经过七十道工序精制而成。益阳明油纸伞省级非遗传承人曹正新,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至今。
曹正新家几代人都是以伞为生,他掌握了制伞的核心技术。离开县伞厂后,曹正新与妻子在家继续制作油纸伞。如今,明油纸伞在旅游市场大受欢迎,他重新邀请了以前伞厂的老艺人们回来,继续传承这一技艺。
2016年,益阳明油纸伞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曹正新的儿子也重回家乡,学习油纸伞传统技艺,使这一非遗之花后继有人。
朱氏纸影:光影传奇,匠心独运
益阳纸影戏,又称灯影戏、影子戏,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朱龙,作为益阳朱氏纸影第六代传人,是湖南省最年轻的纸影传承人。
朱龙的工作室位于益阳市赫山区,这里是他潜心手作的地方。他设计现代人物影偶,用剪刀修剪样本多余的部分,展现出他对纸影戏的热爱与执着。
朱家祖籍江西豫章,自乾隆十三年迁至湖南后,朱龙这一脉选择了从事纸影戏这一行当。八九十年代,纸影戏风靡一时,朱龙的曾祖父是一位集制作与表演于一体的全能艺人。
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创新传承,共筑未来
为了加强非遗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非遗管理人员和代表性传承人履职能力,益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了2020年非遗管理人员暨非遗传承人培训班。
本次培训针对非遗管理人员及非遗传承人分别开设课程,包括《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及管理》、《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如何对项目实行有效保护》等理论课程,以及现场观摩教学和座谈会。
培训课程结束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递交了2020年度非遗传承工作总结和2021年非遗传承工作计划,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益阳的非遗传承人,用匠心独运的精神,传承着千年的技艺。他们坚守初心,不断创新,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益阳的非遗之花,在传承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