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桃子龙、蚕龙等舞龙艺术尤为引人注目。今天,让我们走进盐亭,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

一、桃子龙的传承之路

桃子龙,是盐亭地区一种独特的龙舞。它产生并流传于盐亭地区,于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桃子龙造型独特,舞动方式与其它龙舞大不相同,多用于喜庆、寿诞场合,取仙桃献寿之意。

1. 代表性传承人刘世龙

刘世龙,是桃子龙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生于1929年,一生致力于桃子龙的挖掘、搜集和传承。刘世龙老人不仅自己学习桃子龙的制作工艺、音乐打击、舞蹈表演,还组建了龙潭龙舞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桃子龙的传承人。

2. 传承之路的艰辛

在刘世龙的努力下,桃子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历史沧桑,桃子龙曾一度绝迹。在盐亭的偏远山区,只有极少数知识老人对桃子龙有所了解。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刘世龙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二、蚕龙的传承与发展

蚕龙,是盐亭地区另一种独特的舞龙艺术。它源于民间传说,与嫘祖文化密切相关。蚕龙舞动优美,寓意吉祥,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蚕龙的传承人刘仕龙

刘仕龙,是蚕龙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生于1941年,曾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仕龙老人不仅自己精通蚕龙的制作工艺、音乐舞蹈表演,还致力于将蚕龙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2. 蚕龙的传承与发展

在刘仕龙的努力下,蚕龙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他整理了大量的蚕龙资料,组建了龙舞队,并在传统节日、庙会等场合进行表演。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蚕龙。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盐亭,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 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盐亭,政府不仅将桃子龙、蚕龙等舞龙艺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和传承。

2. 传承人的努力

在盐亭,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仅自己学习、传承,还积极培养后继人才,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总之,盐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