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文化传承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阳城的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与发展。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些文化传承者的世界,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与风采。
一、樊照辉:古建工程中的文化传承者
樊照辉,山阳故城文化研究会会长,从一个在故城墙上疯跑玩耍的农村娃,到热衷于复建山阳故城、造福父老乡亲的文化传承者。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樊照辉出生于1978年10月1日,家就在墙南村樊巷,世代居住在山阳故城。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使樊照辉拥有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从村办企业山阳电碳厂到成立自己的小型建筑构件厂,再到担任山阳故城文化艺术品一条街施工项目部负责人,樊照辉始终怀揣着让山阳故城焕发新生的梦想。
在樊照辉的努力下,山阳故城文化艺术品一条街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工程竣工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山阳故城内唯一的市级文保护单位——樊氏宗祠。这座古建筑在樊照辉的带领下,得到了修复和保护,成为了传承阳城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
二、吉抓住: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的传承人
吉抓住,阳城有名的掌握全面冶铸技艺的炉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的传承人。在两米多高的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他将六七百斤重的上节炉体抬到下节炉身上,带领十几个工人重燃炉火,再现犁镜冶铸的全过程。
阳城犁镜,作为阳城生铁冶铸技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其制造过程复杂而严谨。吉抓住和他的儿子吉大红、吉二红,将这一技艺传承至今,使得阳城犁镜这一古老工艺得以延续。
三、杨继宗:清名传天下的廉吏
杨继宗,山西阳城匠礼村人,明天顺元年进士,被称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在嘉兴任知府期间,他发现许多土地荒芜,无人耕种,便深入调查,最终找到了荒芜土地的原因,并想出了秸秆熏肥的方法,使得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杨继宗的一生,充满了廉洁奉公、为民造福的事迹。他的清名传天下,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四、卫一凤:端正留清名的青州知府
卫一凤,明山西阳城通济里(今东关)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在青州任知府期间,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督修南阳河上的万年桥,使得两岸人民得以互通有无。他还以一封举报信,揭露了魏忠贤的罪行,成为了正直清廉的代名词。
这些阳城文化传承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阳城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