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运城,这座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古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运城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技艺和民间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本文将带您走进运城,揭秘那些即将失传的民间瑰宝。
一、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截至2021年12月,运城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省级153项、市级361项、县级830项。
二、即将失传的民间瑰宝
1. 董永传说
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这一传说在运城地区广为流传,成为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董永传说逐渐被人们淡忘,传承面临困境。
2. 绛州鼓乐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是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地方民间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这种鼓乐以花敲干打著称,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然而,随着现代音乐的冲击,绛州鼓乐的传承者越来越少,面临失传的风险。
3. 锣鼓杂戏
锣鼓杂戏是运城传统地方戏曲之一,流传于运城、临猗、万荣等地。这种戏曲唱腔为吟诵形式,表演程式化,演员均为男性。然而,由于观众群体的减少和现代戏曲的冲击,锣鼓杂戏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4.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又称面花,是一种以面塑为特色的艺术供品。这种花馍在祭祀、婚嫁、节日、寿诞、乔迁等民俗活动中广泛使用。然而,随着现代食品的冲击,闻喜花馍的制作技艺逐渐被人们忽视,传承面临困境。
三、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这些即将失传的民间瑰宝,运城市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重要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
-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演出,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 培养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结语
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这些即将失传的民间瑰宝,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民间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