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宣砚的故乡,更是姜尚文化的发源地,以及众多传统手艺的摇篮。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千年文化传承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解码和欣赏。
宣砚:温润如玉,墨色光润
宣砚,古名宣州石砚,产于东晋,唐朝时已风靡全国,成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温润如玉、发墨光润的特点,使其闻名遐迩。宣砚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挑石选料、构思设计、造坯成型等九道工序。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的张明,便是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张明,1985年出生于安徽滁州,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他师从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李铁民先生,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文房四宝高级人才研修班。自2010年起,张明加入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致力于宣砚砚种的重新恢复和新作品的研发、设计、雕刻工作。
张明秉承“师古不拘古,继承传统有创新”的创作理念,根据宣砚砚材的具体特征,制作出大批精品宣砚。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成为宣砚文化的杰出代表。
姜尚文化:兵家智慧与哲人风骨
姜尚,又称太公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他以兵家智慧与哲人风骨著称,被誉为“兵圣”。姜尚文化,便是以他的思想为核心,传承千年。
第二届“姜尚文化”书画展在太公故里圆满落幕。本次展览通过传统书画、历史影像、现场艺术创作的多维融合,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展览现场,百余件艺术珍品交相辉映,名家大师的行云流水笔画,每一笔勾勒皆是书者胸臆与历史的对话。
太公遗风穿越千年,在宣纸上重生;笔走龙蛇间尽显兵家智慧与哲人风骨。历史影像区陈列的泛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红色文化的传承。
琴溪制陶:泥与火的艺术
琴溪制陶,位于安徽泾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制陶工艺可以追溯到唐、五代。琴溪陶窑主要生产缸、罐、坛等多个品种的日用陶器,这些陶器虽然外型上质朴、简单,但却折射出它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痕迹。
纪录片《陶窑》以安徽泾县即将消失的古陶工艺为背景,讲述了关于泾县烧制陶的故事和面临行将消失的工艺文化的担忧。这部纪录片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和专家及有关部门抓紧保护和重视即将失传的陶瓷古老技法。
童玩广府:粤韵童承
童玩广府,粤韵童承。一场以童心为纽带、以文化为底色的广府盛宴在幼儿园悄然启幕。大二班以“广府文化”为课程实践载体,将广府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通过主题晨会进行展示,让千年文脉在童蒙教育中焕发时代生机。
粤调润童心,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瑰宝之一,《粤之韵》以舞为媒,演绎广府风华。小舞者手持雉翎,身姿如珠江碧波流转,时而化作西关花窗的剪影,时而幻成醒狮跃动的欢腾。
民俗闹元宵:文化传承更添浓浓年味
在2024年元宵民俗文化节展演中,西固义乡方阵纷繁多彩、热闹非凡的民俗节目将过年氛围感拉满。老带新、父传子等文化传承在这场元宵盛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金龙游动追逐戏珠、十番锣鼓热闹喧天、二鬼摔跤古朴神秘在方阵表演现场,长长的民俗表演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周围热烈的喝彩声和鼓乐声交织在一起,氛围热烈。
国学传承人:国粹之美
国学传承人第四季(国粹)盛大谢幕!文化巨匠齐聚,寇振海、姜超、纪连海、王鸣飞携手共绘国粹之美。节目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细腻呈现了国画、书法、刺绣、汉服、丝绸、京剧等六大国粹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承载千年传统的文化盛宴。
小演员们置身其中,他们用灵巧的动作、清澈的眼神,为观众展示了国画、书法、刺绣、汉服、丝绸、京剧等国粹的魅力。这些小天使们仿佛化身为传统文化的使者,将千年的底蕴通过舞台表演传递出来,为传统之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非遗:隽永千年的顶级浪漫
中国非遗,隽永千年的顶级浪漫。确山铁花、大漆、剔红富春宝盒、剪纸艺术、苏州评弹、山西剪纸等非遗项目,让人看到穿越千年的浪漫。
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高达1557个。东西南北中,每个地区的非遗在千年文化传承下,都写满一方水土的历史底蕴。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千年文化传承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解码和欣赏。让我们走进宣州,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