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学院:文化传承基地里的青春与智慧交融

信阳学院,坐落于豫鄂皖三省交界的信阳市,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传统的学院。近年来,信阳学院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基地,成为了青春与智慧交融的典范。本文将从信阳学院的文化传承、校园建设、非遗传承、教育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化传承基地的建立与意义

信阳学院始终秉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该基地以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信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依托学校人才资源,围绕罗山皮影戏、信阳民歌、光山花鼓戏、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剪纸等30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开展信阳地方戏剧、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手工艺、传统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研究推广工作。

二、校园建设与非遗传承

信阳学院校园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是文化传承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展示了信阳罗山皮影戏的皮影制作过程、皮影戏表演场景以及保留的精美皮影作品。此外,馆内还收集、整理了“光山花鼓戏”、“信阳民歌”、“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剪纸”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大量文物史料。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信阳学院聘请了非遗传承人入馆任教,打造优质非遗课堂。同时,学校还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非遗社团,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焕发勃勃生机。

三、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

信阳学院将非遗纳入学校选修课范畴,开设了三门传统文化全校公共选修课,选课学生达500余人。授课内容涵盖信阳传统文化综述、光山花鼓戏、罗山皮影戏、信阳民歌、信阳剪纸、商城叶雕、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茶艺、漆艺、古琴艺术等。

此外,信阳学院还组建了学生非遗社团,如信阳学院皮影社、信阳民歌、烙画、剪纸、叶雕、茶艺、汪家拳等十余个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这些社团的成立,为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了新动力。

四、结语

信阳学院通过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将青春与智慧完美融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信阳学院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