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这座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将揭秘信阳文化传承基地背后的故事,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何家冲:红色文化的传承
何家冲,位于信阳市罗山县,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曾是红二十五军的出发地,也是革命母亲何大妈的故乡。何大妈舍身掩护红军伤员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如今,何家冲已成为全国爱国教育基地,通过微改造村容村貌,突显红色文化的魅力。
1. 故事背景
何大妈是一位革命母亲,舍身掩护红军伤员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她在敌人面前用毒誓证明伤员是自己的儿子,刺瞎了自己的右眼,最终救下了这名红军战士。何大妈还在自家后院的山洞里救活了13名红军战士,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革命。
2. 文化传承
何桂英,何家冲村纪检委员,也是红色文化传人。她经常给游客讲红军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何家冲,了解何大妈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些历史,让人们了解红色文化,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
二、信阳国学文化:地域文化的瑰宝
信阳地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信阳国学文化尤为引人注目。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商时期,这里已建立了息国、潢国等诸侯国,号称千乘之国;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为申国;盛唐时期,信阳更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1. 故事背景
信阳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上风景秀丽,遍布奇峰怪石。豫南明珠南湾湖,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浉河区中心,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治淮工程。
2. 文化传承
信阳学院大力推进非遗课堂建设,斥资建设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馆,聘请非遗传承人入馆任教,打造优质非遗课堂。同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非遗社团,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信阳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经过前期综合评审,信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和社会传承基地正式命名。
1. 故事背景
信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分别是:信阳农林学院食品学院信阳菜文化展览馆、浉河区茶文化馆、商城县里罗城大别山红色文化民间工艺特色馆等。
2. 文化传承
信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分别是: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可如意食品有限公司、信阳周肖同茗茶业有限公司等。
四、启示
信阳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政府、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重视文化传承工作,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创新传承方式:通过举办展览、传习所、非遗课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文化传承。
加强保护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防止其流失和消亡。
培养传承人才: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信阳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不仅为信阳乃至全国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