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仙桃,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默默地守护着千年的文化传承。本文将带您走进仙桃,揭秘那些传承千年文化的传承人身影。

麦秆画:匠心独运的艺术瑰宝

麦秆画,作为仙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有上千年历史。这种艺术形式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等题材。麦秆画的制作过程漫长而艰辛,需要创作者具备耐心、毅力和审美能力。

邓友谱:麦秆画的国家级传承人

邓友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麦秆画创作已有多年。他不仅在麦秆上作画,更以烙铁代替画笔进行艺术创作。邓友谱表示,烙铁难以掌握,精细的图案需要反复练习,手腕力度要掌握得恰如其分。

麦秆画的发展与创新

邓友谱在麦秆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作品形象立体、色彩渐变。他依据中国四大名著,创作了《水浒一百零八将》《大闹天宫》《红楼梦》等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见:薪火相传,永存不息

仙桃市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旨在鼓励扶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建立传承保护基地,推荐对外交流,组织非遗项目普查,以及开展进校园活动。

真金白银保障:传承人的福利

为保障传承人的权益,仙桃市对国家、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

传承保护基地:非遗文化的摇篮

仙桃市先后建立了荆州花鼓戏、仙桃雕花剪纸、仙桃麦秆剪贴、仙桃贝雕、仙桃皮影戏等5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基地。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仙桃的传承人们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他们通过参加展会、文化交流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仙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学生“三下乡”:非遗文化的传播者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走进仙桃,了解麦秆画等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结语

仙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无尽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传承人将继续守护千年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