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这里不仅山水秀丽,更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古老的技艺和习俗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本文将带您走进兴山,揭秘那些即将失传的老人与古老文化的传承之旅。
兴山非遗概述
兴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类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 毛狗团子制作技艺:源自正月十五赶毛狗的古老习俗,是一种类似包子的粑粑,制作原料主要是糯米、荞麦、高粱和腊肉、豆干等。
- 昭君传说:昭君村景区是全国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昭君传说和故事深入人心。
- 兴山民歌:兴山民歌在学界称为兴山特性三度体系民歌,也称为三音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 吴圣天妃信俗:兴角山下的省级非遗文化,吴圣天妃信俗文化在闽中地区广为流传。
即将失传的老人与古老文化的传承
毛狗团子制作技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制作毛狗团子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传承这一技艺,当地政府和水月寺镇中心学校邀请传承人邹大兴前来免费为学生们授课,让学生们亲手体验制作毛狗团子。
昭君传说
昭君村景区通过举办一系列传承优秀文化并富有年味儿的春节活动,如表演《长安姑娘》《昭君别乡》等舞蹈,舞龙舞狮、《兴山围鼓》《地花鼓》等民俗表演,让昭君传说和故事得以传承。
兴山民歌
74岁的陈家珍是兴山民歌的传承人,她将这种独特的山歌唱到了宜昌、北京,让人们惊叹。为了传承这一技艺,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组织相关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兴山民歌。
吴圣天妃信俗
游洋镇作为吴圣天妃文化发祥地,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加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申报工作,不断取得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新成效。
结语
兴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即将失传的老人与古老文化在传承之旅中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