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温州,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自古以来就以商贾闻名,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片沃土上,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传统技艺和民间文化代代相传。本文将解码温州文化,揭秘几位代表性传承人的传奇人生。
风雨之后见彩虹——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阮世池
阮世池,温州瑞安人,是温州鼓词第二代代表人物,温州鼓词阮派艺术创始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回家。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对艺术的追求。1940年,台风登陆温州,阮世池父亲受朋友之托邀请著名鼓词名师王启凡先生,却因台风而受阻,王先生只得暂住阮家。自此,阮世池与鼓词结缘,成为温州鼓词界的翘楚。
阮世池的代表作品有《十二红》、《粉妆楼》、《合同记》等。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2008年2月,他被文化部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
蓝夹缬十代传人王河生
王河生,出生于瑞安马屿镇净水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温州蓝夹缬传承人。他的祖上连续九代以蓝夹缬印染为业,王河生从小耳濡目染,深知这一技艺的博大精深。1973年,他进入马屿染色工艺厂学习,技艺飞速提高。工厂停办后,他北上石家庄、北京开设洗染店,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王河生深知生态型染印的重要性,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蓝夹缬技艺。他认为,用植物染印,既少污染、护生态,又能推进种植业、农副业,带动农村经济繁荣。他的努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成为蓝夹缬技艺的传承者。
百里坊马氏:不图私利,躬行仁义
百里坊马氏家族是温州文化家族的典型代表。自清初迁至温州,已历十五代。马氏家族在书画、教育、医学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一代代人孜孜不懈,热心教育,丹青善行,气节凛然,实业救国,践行着“躬行仁义”的家风。
被誉为“马氏三雄”的马孟容、马公愚、马味仲是温州最早一批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齐心协力推动温州的女子教育、美术教育,不遗余力倡导新文化运动。他们的精神影响了后世,成为马氏家族的骄傲。
一茄一城·温商传承
温州,自古便是运筹帷幄的英豪。优越的海岸线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商贸条件,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节点。宋元时期,商业贸易发展至高峰,这里成为通向世界的贸易大港。
温州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这种精神在沈码、里仁电脑、唯品会等企业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谱写了温州商人的传奇。
结语
温州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传承着传统技艺和民间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致敬这些传承人,传承温州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