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一个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然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神秘的巫文化。本文将带您揭开巫溪巫文化的神秘面纱,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绣的传承之路。

巫溪巫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巫文化的起源

巫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了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巫文化在巴渝文化中处于最古老、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巫文化的发展

巫文化融汇了天文地理、人文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礼娱乐等文化体系,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道、哲、理、文,深刻影响了阴阳学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孔孟仁义,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

巫溪巴绣:非遗传承的瑰宝

巴绣的起源

巴绣,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以美观实用为基点,代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和传统美术创作。巴绣最早发源于巫溪宁厂古镇,是尧舜时期古巫咸国所在地。

巴绣的特点

巴绣充分融合了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与巴渝文化、湘楚文化,题材主要反映以巫溪宝源山为中心的大巫山地区传统生活习俗、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针法灵动多变,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技法以挑花等为主。

巴绣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巫溪县大力发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加强对巴绣的宣传保护力度。巴绣传承人唐丽娟的工作室里,小到团扇、丝巾、手提包,大到一米开外的花卉、人物刺绣,一幅幅光与影、虚与实结合,精巧无比、色彩斑斓的作品构成了巴绣一针一线创造的唯美世界。

非遗大师的传承之路

传承人唐丽娟

唐丽娟,巫溪巴绣传承人,自幼跟随家族长辈学习巴绣技艺。她将巴绣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巴绣作品。在她的努力下,巴绣这一非遗瑰宝得以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巴绣技艺的同时,非遗大师们也在不断创新。他们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巴绣应用于家居装饰、服装设计等领域,使巴绣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结

巫溪巫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巴绣作为巫溪巫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千年的神秘面纱。在新时代背景下,巴绣非遗大师们正努力传承与创新,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