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内核。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盘点一些激活民族精魂的传承项目,以期唤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香包绣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传承民族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董利红带领乡亲们,通过飞针走线,将指尖技艺化为指尖效益,绣出了美好生活。

1.1 工艺特点

庆阳香包绣制采用纯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寓意深刻。香包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案则以花鸟、动物、神话传说等为主。

1.2 文化内涵

庆阳香包绣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祈求平安、祝福吉祥、驱邪避灾等。它不仅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更是民族情感的寄托。

2. 榆中马啣山社火

榆中马啣山社火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的青毛狮子别具一格,迥异于常见舞狮。其古朴手工编制技艺精湛考究,从伏天泥雕狮头模型,到裱糊彩绘、精心挽毛组装,无不凝聚匠心。

2.1 工艺特点

榆中马啣山社火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狮头、狮身、狮尾等部分均由人工精心制作。狮头造型古朴,色彩鲜艳,富有动感。

2.2 文化内涵

榆中马啣山社火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如祈求丰收、驱邪避灾等。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3. 成州面塑

成州面塑,俗称面花、花糕、礼馍、捏面人等,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2017年,成州面塑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1 工艺特点

成州面塑采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通过手工捏制、塑形、着色等工艺,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

3.2 文化内涵

成州面塑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如祈求吉祥、庆祝节日等。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技艺和智慧。

4. 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

自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项目10万余项。

4.1 传承人保护

我国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艺交流等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

4.2 创新发展

在保护非遗的同时,我国鼓励非遗传承人进行创新发展,使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结语

文化传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关乎民族的精神家园。通过盘点这些激活民族精魂的传承项目,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