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化传承基地:打造民族瑰宝的五大建设标准

引言

文化传承基地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准对于确保文化传承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揭秘文化传承基地的五大建设标准,旨在为相关建设者和参与者提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主题句: 指导思想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灵魂,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详细说明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
  •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

案例: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

二、建设目标

主题句: 建设目标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方向,必须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

详细说明

  • 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 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案例: 山西省教育厅计划到2023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个传承基地,以探索构建具有山西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三、建设原则

主题句: 建设原则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基石,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传统文化特点。

详细说明

  • 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 坚持特色发展,加强内涵建设。
  • 立足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发挥地方优势。
  •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案例: 金华市武义县以民俗教育为引领,打造国学、民俗、民粹、史学、传承五大基地,努力建设新时代的传统文化校园。

四、传承项目

主题句: 传承项目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涵盖丰富的传统文化领域。

详细说明

  • 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 面向非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化管理。

案例: 教育部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面向非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

五、保障措施

主题句: 保障措施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保障,必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详细说明

  •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基地建设。
  •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基地影响力。
  • 加强考核评估,确保建设成效。

案例: 教育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结语

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遵循五大建设标准,我们可以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传承基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