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非遗:传承千年文化,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引言

田阳区,作为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田阳区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通过打造新阵地、创建新队伍、发挥新作用,赋予传统民俗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田阳区非遗概述

田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技艺等多个领域。其中,田阳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瓦氏阵法、田阳瓦氏古壮拳等均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二、田阳区非遗传承与发展

1. 打造非遗传承新阵地

田阳区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区人大项目、企业赞助资金,推进三坡村民俗文化传承馆主体建设。该馆收集了三坡村民生产生活、农耕文化等民俗文化传承老照片、老物件68件,重点传承推介三坡麦编花篮非遗特色产品。

2. 建设非遗传承核心阵地

田阳区依托三坡民俗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推进三坡村民俗文化传承馆主体建设。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形式,收集三坡村民生产生活、农耕文化等民俗文化传承老照片、老物件68件,重点传承推介三坡麦编花篮非遗特色产品。

3.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宣传功能

田阳区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为群众开设民俗文化宣讲课堂。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熟悉民俗文化的老人及获评“文明家庭”的村民担任传统民俗文化宣讲员,讲好家乡非遗文化、历史名人故事和良好家风事迹。

三、田阳区非遗进校园

为增强田阳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力,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中得到传承,田阳区文化馆开展“田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特色课堂、教育传习、体验互动和交流展演等活动,实现非遗项目与特色教育有机结合。

1. 麦秆花篮编织技艺进校园

田阳区第一小学将学校课程与非遗文化融合,开展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传承的决心。

2. 非遗汇演进校园

田阳区第七小学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暨瓦氏阵法田阳瓦氏古壮拳传承基地揭牌仪式,让学生们充分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田阳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田阳区通过非遗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下为具体举措:

1.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田阳区深度挖掘敢壮文化和土司文化资源优势,以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田州古城、瓦氏夫人公园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民族民俗文化展示活动。

2. 打造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田阳区依托田阳民族文化节庆,打造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着力打造布洛陀壮族发源地专题旅游,推进布洛陀文化起源地敢壮山的建设。

3. 注重节庆活动推介

田阳区注重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宣传,加强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民俗文化旅游节、民族体育赛事等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结论

田阳区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未来,田阳区将继续探索非遗传承与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