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门市,这座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的城市,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代的竟陵县到如今的省直管市,天门历经沧桑,见证了中华文明和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天门,探寻其千年文化传承的足迹。

一、历史沿革与地名由来

天门市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先民居住。秦朝设竟陵县,后因境内有天门山而得名天门。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距今已有5900年历史。古称竟陵,意指“陵至此而竟”,大洪山余脉在此结束,融入江汉平原。

二、人文底蕴与历史名人

天门市是中华文明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茶圣陆羽、著名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创始人钟惺、谭元春等历史名人。湖北三大剧种之一的荆州花鼓戏也发源于此。天门被誉为“鱼米之乡”,是全国百强县、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三、天门蒸菜:千年美食传承

“无菜不蒸,无蒸不宴”,是天门蒸菜的真实写照。天门蒸菜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农家锅台,发展于广大乡村的各个角落,提高于那些成年围着锅台转的村姑农妇之手。如今,天门蒸菜技法日臻多样,能上菜谱的就有千余道。天门蒸菜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四、天门石家河遗址: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距今已有5900年历史。遗址出土的考古文物和史料充分说明,天门是中国蒸菜美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1954年,石家河遗址出土了附有稻谷壳的红烧土,经鉴定为中国最早的种植稻。

五、天门山:壮美景色,千年神话

位于陕西省旬阳县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主峰上的天门山高耸云端,有一神奇山洞穿山而过,洞高50余米,宽48米,当地人称之为“穿山眼”。相传为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用芊担头挑山形成了天门洞。

六、结语

天门市,这座千年古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天门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