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泰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本文将深入解析泰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之光与面临的挑战。
一、泰国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1. 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泰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自1942年起,通过制定一系列国家文化法,将保护非遗作为文化部的核心任务。2007年,泰国文化部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全面负责泰国非遗保护工作。
2. 非遗名录的建立
泰国于2005年启动建立非遗名录工作,涵盖表演艺术、传统技艺、地方文学、体育智力、仪式节庆、自然宇宙、语言七大类。截至目前,已编入286个项目。
3. 资料库的建立
2009年,泰国文化部设立非遗资料库,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资料库收集了泰国历史、传说、故事、民歌、寓言、泰医药、宗教、典礼仪式、谚语、格言等急需保护的非遗资料。
二、泰国非遗传承的实践与创新
1. 传承人培养
泰国文化部成立了邦迪帕研究所,负责孔剧的表演培训和学术研究,开设了大专、本科和硕士等学位课程,并安排在各地演出。政府还在小学和戏剧学院开设孔剧培训课程和相关专业。
2. 创新表演形式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孔剧,泰国政府推动传统孔剧与新的现代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运用灯光、舞台设计、表演道具等重新排演孔剧;将孔剧影视化,拍摄并播出讲述孔剧艺术的电影、专题节目等。
3. 社区参与
泰国非遗保护注重社区参与,通过教育普及等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自然延续。如水灯节活动,文化部要求各机构和公众合作共同实践,注重传播良好文化的价值。
三、泰国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
1. 现代化冲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非遗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一些年轻人认为传统艺术表演动作缓慢、剧情乏味,对非遗文化的兴趣逐渐降低。
2. 资金投入不足
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泰国政府和社会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不足。
3. 专业人才匮乏
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目前泰国在专业人才方面存在匮乏现象。
四、结语
泰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泰国应继续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注重创新与实践,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