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州:那些默默守护地方文化传承的杰出人物
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在这座城市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守护着地方文化的传承。以下是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守护者。
1. 谢勤国:古城保护的“001号守城人”
谢勤国,76岁,苏州姑苏区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苏州。他退休前在苏州虎丘从事绿化工作,对古城保护有着深厚的感情。1977年,他在虎丘塔东北角墙体水泥层脱落时,及时上报,促成了虎丘塔的第二次大修。自此,他开始对文保事业产生浓厚兴趣。
谢勤国在北寺塔担任绿化组长时,开始编纂《北塔园林小志》,通过查阅文献、请教专家学者、采访当地居民,用笔杆子记录古城历史文化。他参与编纂了《石湖志》、《姑苏老街巷》、《苏州的桥》、《姑苏名宅》等多部苏州文史书籍,累计编纂和创作250万字。
2011年,谢勤国成为文物保护志愿者“001号”成员。他带领队友们进行古建筑拍摄、测绘和地方史研究,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后的首次复查,完成了对700多个登录点的地毯式复查。
2. 冯桂芬:清代思想家,倡导文化传承
冯桂芬(1809—1874),清代思想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主张改革,提倡教育,关注民间疾苦,是清代文化传承的重要人物之一。
冯桂芬曾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务。他在任期间,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倡导文化传承。他曾编纂《苏州府志》,记录了苏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人研究苏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关注历史文化传承
顾炎武(1613——1682),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经学家。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清之际三大儒”。
顾炎武学问深厚,涉猎广泛,对多种学问均有深入研究,贡献颇多。他关注历史文化传承,积极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历经艰险。顾炎武故居位于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是研究他生平事迹的重要场所。
4. 唐寅:明代著名书画家,传承书画艺术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他曾为科举考场中的佼佼者,但因牵扯考场舞弊案,最终放弃科举,成为职业画家。
唐寅擅山水、工人物、书法亦佳,与祝允明、徐祯卿、文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唐寅故居宝华庵,又名玉涵堂,位于苏州姑苏区桃花坞。这里曾是他的住所和创作地,对研究唐寅的生平和艺术有重要意义。
结语
苏州的杰出人物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默默守护着地方文化的传承。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让我们共同守护这座美丽古城的文化底蕴,让苏州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