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庆阳唢呐,又称陇东唢呐,是我国民间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揭秘庆阳唢呐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现状以及创新之路。
一、历史渊源
庆阳唢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庆阳府志》记载,鼓吹乐已是明代婚丧习俗礼仪中的一部分。明人沈德符所著的《野获篇》中提到的《寄生草》、《粉红莲》、《银扭丝》等曲牌,在庆阳唢呐中也有同名曲牌。
二、艺术特色
1. 配器形式
庆阳唢呐演奏中的配器有大件的“大件组合”和小件的“小件组合”两种形式。大件组合中,由两支筒音为f的bB调中音唢呐领头,伴有打击乐堂鼓一面,铙钹、京镲各一付,钓锣、小锣各一面。小件组合则由一支筒音为a2的D调高音唢呐领头,伴有板胡、二胡、杨琴、笛子、三弦等乐器。
2. 曲牌丰富
庆阳唢呐曲牌内容丰富,意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曲牌中上下重叠式、一部式、二部式和各种自由式,其中俗称的“帽子”即引子,“身子”即主题旋律,“罢子”即尾声。平吹与挂音两个声部的支声织体特征和对口旋律的频繁出现,及演奏中散、慢、急、快等节奏变化,构成了庆阳唢呐独特的音乐风格。
3. 演奏技巧
庆阳唢呐的演奏技巧丰富,包括打音、垫音、滑音、颤音等。其中,不控制哨片,使用大循环换气吹奏法是庆阳唢呐的一大特色。
三、传承现状
1. 传承人
庆阳唢呐的传承人马自刚,是一位从艺40多年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致力于庆阳唢呐的传承与创新,通过音乐文字来代替口传心授,实现了庆阳唢呐演奏的乐器规范化。
2. 传承活动
近年来,庆阳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庆阳唢呐的传承活动,如举办唢呐培训班、唢呐比赛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庆阳唢呐。
四、创新之路
1. 跨界合作
庆阳唢呐与流行音乐的跨界合作,如《梦幻西游》电脑版与歌手谭维维合作演绎的魔王寨门派曲《易燃易爆炸》,为庆阳唢呐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乐器规范化
马自刚通过音乐文字来代替口传心授,实现了庆阳唢呐演奏的乐器规范化,为庆阳唢呐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总结
庆阳唢呐作为我国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庆阳唢呐的传承与创新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政府、社会和广大唢呐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庆阳唢呐必将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