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区级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旨在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详细解析区级非遗传承人申报的过程、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帮助有意申报者更好地了解和参与这一过程。

一、申报条件

1. 项目资格

申报人传承的项目需已在申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列名。

2. 技艺水平

申报人需熟练掌握所传承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并在该领域或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3. 传承活动

申报人需居住或长期工作在非遗代表性项目流布地区,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4. 道德品质

申报人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德艺双馨。

5. 行为能力

申报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申报材料

1. 项目申报书

包括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申报目的和意义等基本信息。

2. 项目基本信息

包括项目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等。

3. 传承谱系

包括传承人的师承关系、技艺传承过程等。

4. 传承活动记录

包括传承人开展的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等情况。

5. 证明材料

包括相关证书、荣誉证书、媒体报道等。

6. 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用于展示项目特点和传承人技艺。

三、申报程序

1. 初审

申报人将材料提交至项目保护单位,由保护单位进行初审。

2. 评审

初审合格的项目,将由专家组进行评审。

3. 公示

评审合格的项目,将在相关媒体进行公示。

4. 确认

公示无异议的项目,将由相关部门确认并公布。

四、注意事项

1. 材料真实

申报材料需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 重视传承

申报人需重视非遗传承工作,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3. 严格遵守程序

申报人需严格按照申报程序进行申报。

4. 积极配合

申报人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审核工作。

五、结语

区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了解申报条件、所需材料和程序,申报人可以更好地参与这一过程,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