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濮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濮阳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本文将深入探讨濮阳市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探寻千年文明的现代活力。

一、摸清文化家底:非遗资源的普查与规划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濮阳的非遗文化,濮阳市文广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淑娟介绍,近年来濮阳市全面实施了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首先,濮阳市开展了黄河文化资源专项普查,通过普查,编制了《濮阳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这一规划为濮阳市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1.1 普查成果

据“三普”统计显示,濮阳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18处,其中国保8处,省保38处。回銮碑、唐兀公碑入选全国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西水坡遗址、史官遗址等7处历史文化遗址入选《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此外,濮阳市共拥有10个门类700余项非遗项目,其中陈氏绢艺等5个项目入选河南省“黄河礼物”非遗文创产品。

1.2 规划实施

在摸清文化家底的基础上,濮阳市深入推进黄河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通过专项规划的实施,濮阳市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盘活文化家产:打造“中华龙源地 世界杂技城”

濮阳市依托黄河文化优势,提出了打造“中华龙源地 世界杂技城”的目标。这一目标旨在通过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将濮阳的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双赢。

2.1 项目谋划

濮阳市围绕“中华龙源地 世界杂技城”的目标,谋划了17个重点项目,概算投资33亿元。其中,中华龙源景区等项目已纳入河南省文化旅游重大工程项目储备库。

2.2 项目成效

目前,龙山龙湖成功创建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澶渊之盟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入选全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数字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濮阳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濮阳市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以下是一些具体举措:

3.1 非遗进校园

濮阳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等形式,提升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2 非遗进农村

濮阳市将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开展非遗技艺培训、组织非遗文化演出等活动,推动非遗文化在农村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3.3 非遗进社区

濮阳市充分发挥社区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通过建立非遗展馆、举办非遗文化展览等形式,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

四、结语

濮阳市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濮阳市将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非遗文化,让千年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