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地处河北省承德市东部,位于燕山山脉末端,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这里不仅地理位置独特,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平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片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本文将揭秘平泉非遗,带您走进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秘密。
契丹始祖传说:平泉的千年记忆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强族,其始祖传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辽史》记载,契丹始祖奇首可汗与天女在平泉相遇,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这一传说不仅反映了契丹族的起源,也揭示了平泉在契丹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平泉当地男糊白马,女糊青牛的丧葬习俗,正是源于契丹始祖传说。这种独特的丧葬习俗,至今仍在当地民间流传,成为平泉非遗的一部分。
八沟石雕工艺:雕刻艺术的瑰宝
八沟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平泉县党坝镇花子洞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证明了八沟石雕工艺的历史悠久。
八沟石雕工艺在辽金时期达到了巅峰,石羊、石虎、石猴、石翁仲等大型圆雕造像,造型简洁,雕工细腻,成为辽金时期雕刻艺术的珍品。这些石雕作品,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平泉御膳糖饼:宫廷美食的传承
平泉御膳糖饼,传承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年间,道光皇帝的御厨中有一位面案师傅,创制了这种甜点,献给道光皇帝,后被定为宫廷御膳糖饼。
御膳糖饼的制作工艺独特,外观呈圆形,色微黄,层数多,层薄如纸,口感香而不腻,酥甜可口。这种美食,不仅代表了平泉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德民间剪纸:民间艺术的瑰宝
承德民间剪纸,历史悠久,以承德市富家、丰宁满族自治县、承德县桥杖子陈氏为代表的承德剪纸与300年山庄文化同步已有300多年历史。
承德民间剪纸作品题材丰富,手法多样,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也有寓意吉祥的福寿双全、连年有余等图案。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
结语
平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片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些非遗项目,不仅见证了平泉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们共同揭秘平泉非遗,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千年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