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纳西音乐,被誉为“音乐化石”,是纳西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纳西族的历史、信仰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纳西音乐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纳西音乐的传承之谜,探寻那些守护古老文化的守护者。
纳西音乐的历史渊源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融入了道教音乐、儒教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纳西族先民受东汉白狼献诗影响,逐渐成为能歌善舞、富有音乐天赋的民族。白沙细乐是纳西族古老的风俗性古典音乐套曲,据传原有10个调,现存8个。
纳西音乐的传承方式
纳西古乐的传承方式独特而严格,主要依靠师徒传承或父传子。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边奏,直至逐曲熟练。这种传承方式确保了纳西古乐的纯正性和完整性。
纳西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纳西古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丽江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努力弘扬纳西古乐,为其传承发展提供支持。大研纳西古乐会、长水古乐会等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纳西古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
在纳西古乐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有的是年逾花甲的老艺人,有的是年轻的音乐研究者,还有的是热心于传统文化的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纳西古乐的热爱和责任感。
结语
纳西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对纳西古乐的研究、传承与保护,让这一古老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要感谢那些守护古老文化的守护者,他们为传承和弘扬纳西古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