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村文化传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本文将解码这些政策背后的时代脉络,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文化传承。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政策背景: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该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农村文化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该意见于2018年1月2日发布,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强调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3.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传承保护机制的意见》:该意见于2019年6月发布,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传承保护机制的具体措施。

二、政策内容

  1.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鼓励各地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文化设施条件,如建设文化广场、文化站、图书馆等,为农村文化传承提供物质基础。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强调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传统工艺、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 培育乡村文化人才: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包括培养文化传承人、文化志愿者等,为农村文化传承提供人才保障。

  4.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如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为农村文化传承提供经济支撑。

  5. 加强农村文化传承教育:政策强调要将农村文化传承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时代脉络

  1.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文化传承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意义。

  2. 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石。农村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3.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农村文化传承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4. 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有助于构建美丽宜居乡村。

四、结语

解码农村文化传承政策背后的时代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重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