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民族音乐在传承过程中的喜与忧,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民族音乐的传承困境
1. 传承人青黄不接
许多民族音乐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传承主要依靠口传身授。然而,随着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许多传承人的子女对民族音乐缺乏传承和保护意识,导致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2. 民族语言汉化
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民族语言的汉化使得民歌和民族音乐的演唱语言受到一定影响。汉化的民歌歌词唱法虽然还保持着民歌特殊的音律,但容易导致声调与音调不符合的状况,失去传统民族音乐应有的审美价值。
3. 生活方式变迁
民族音乐和民歌的原始创作载体主要是以狩猎、祭祀、农耕、游牧等生活内容为主。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创作载体逐渐消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歌和民族音乐的创新和传承。
4. 学校教育不重视
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分量极轻,很少有院校针对民族音乐设相应的专业或课程。学校没有肩负起发扬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责任。
民族音乐传承的机遇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日益重视。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关注和保护。
2. 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
随着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民族音乐,为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 科技手段助力传承
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网络等,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了便利。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将民族音乐以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式传播给更多人。
案例分析
1. 拉卜楞寺的毛兰姆法会
拉卜楞寺的毛兰姆法会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与宗教仪轨传承了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非遗视角,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既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情感与信仰的表达。
2. 基诺族的奇科
基诺族的奇科作为与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的音乐,通过传承人资切等人的努力,成功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奇科搬上舞台,并使之成为基诺孩子的辅修科目。
结语
民族音乐的传承之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价值观,积极探索有效的传承途径,让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