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龙州天琴,作为壮族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壮族音乐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龙州天琴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神秘的文化传承人传奇故事。

龙州天琴的历史渊源

壮族三大古老乐器之一

龙州天琴,又称“叮叮”,是壮族三大古老乐器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古骆越文化,最初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民间乐器,广泛应用于喜庆、祭祀、婚丧等场合。

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

据考古学家研究,龙州天琴的历史可上溯至一千多年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见证了壮族人民的迁徙、战争、庆典等重大事件,承载着壮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情感。

龙州天琴的艺术特色

双弦琴,曲调明快

龙州天琴是一种双弦琴,其曲调明快、跳跃,富有喜庆气氛。它既能表现壮乡的山水风光,又能展现民间庆典场面,深受壮族人民喜爱。

独特的制作工艺

龙州天琴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民间种植的葫芦作为琴筒,以竹子、牛角、丝弦等材料制作而成。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天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神秘的文化传承人

谭丽莹:天琴艺术表演者

谭丽莹是龙州县文化馆馆长,也是一名天琴艺术表演者。她出生于天琴世家,自幼跟随家族长辈学习天琴演奏,造诣颇深。

农卫恋:天琴艺术传承中心副主任

农卫恋是龙州县天琴艺术传承中心副主任,致力于天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他多次带领团队前往国内外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天琴艺术。

李绍伟:天琴世家第十代传承人

李绍伟是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天琴世家第十代传承人。他家中珍藏了大量用古壮字记载的天琴曲目的“天书”,为天琴艺术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龙州天琴的传承与发展

龙州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龙州县政府高度重视天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成立了天琴培训基地、建起天琴制造厂、开设天琴兴趣班、举办天琴展演等活动,为天琴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6年,龙州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天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走向世界

龙州天琴艺术逐渐唱响广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天琴女子弹唱组合多次受邀前往香港、台湾、迪拜、法国、德国、奥地利、韩国等地参加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天琴艺术。

结语

龙州天琴作为壮族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天琴艺术,让这一民族瑰宝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