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宝卷,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本文将深入探讨凉州宝卷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传承人在其中所展现的智慧与匠心。
一、凉州宝卷的历史渊源
凉州宝卷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它是敦煌变文的一个种类,主要流传在凉州地区。宝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传说、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等,旨在劝人为善、规劝孝道、谴责忤逆。
二、凉州宝卷的艺术特色
1. 内容丰富
凉州宝卷内容丰富,涵盖了佛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方方言和民俗文学等多个方面。它既展现了古代小说、戏曲、诗歌、民间小调等多种艺术形式,又具有明显的说教意义。
2. 形式多样
凉州宝卷的形式多样,包括韵白结合、说唱相间、乐器伴奏等。其中,韵白是念卷人为了叙述故事情节而采用的一种表演手法,相当于戏曲中的道白;韵文则是念卷人为了抒发爱憎感情、烘托渲染气氛而吟或唱的。
3. 语言生动
凉州宝卷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特别是大量使用方言俗语,既通俗易懂,又显得亲切自然。这种语言风格拉近了与听众的情感,使宝卷更具感染力。
三、传承人的智慧与匠心
1. 收集整理
凉州宝卷的传承人赵旭峰等人在收集整理宝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精心搜集宝卷抄本,将珍贵的宝卷保存下来,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2. 传唱技艺
凉州宝卷的传承人不仅注重宝卷的收集整理,更注重传唱技艺的传承。他们通过师徒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宝卷的唱法、表演技巧等传授给下一代。
3. 创新发展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凉州宝卷的传承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他们尝试将宝卷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将宝卷融入现代舞台表演,使宝卷更具时代感。
四、凉州宝卷的传承与保护
1. 传习所的建立
凉州宝卷传习所的建立为宝卷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重要场所。传承人在传习所内专心钻研宝卷,同时举办各种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凉州宝卷。
2. 非遗保护政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凉州宝卷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凉州宝卷的保护力度。
3. 传承人培养
为培养更多凉州宝卷传承人,相关部门举办了各类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宝卷的传唱技艺。
总之,凉州宝卷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传承人的智慧与匠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凉州宝卷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