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丽水缙云,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地方,孕育了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当地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将带您揭秘丽水缙云非遗传承的背后的故事,展现这些民间瑰宝的独特魅力。
独角台场:一人多才的演奏技艺
独角台场,流行于缙云民间的一种特殊器乐演奏技艺,源于明清时期。演奏时,艺人通过脚踩手击,同时操控锣、鼓、钹、板、梆及二胡、笛子、唢呐等多种乐器,一人演奏出十几人乐队的闹台场效果。技艺高超者在脚踏鼓板和手拉二胡的同时,还能随音乐口唱戏曲或山歌小调,一心多用,令人惊叹。
2009年,独角台场被列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由于小众文化、苗子选拔断层、资金不足、演绎难度过大等因素,独角台场的传承面临着困境。为了保护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巡回展演、传承人培养等方式,让独角台场焕发出新的生机。
稠峰神马:重阳佳节的民间艺术表演
稠峰神马,是丽水市级非遗艺术,表演内容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吴越王钱镠在稠门岭——越王山一带反败为胜、击退敌军的典故。每逢重阳等重要节日,稠门村的文化广场都会上演一场精彩的稠峰神马表演。演员们身着戏服,腰部绑上竹马,跟随着锣鼓喧天的音乐节奏,迈着雄健有力的步伐,灵活变换着各种队形,为观众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盛宴。
稠峰神马的表演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变迁,稠峰神马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非遗传承:困境与希望
丽水缙云的非遗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传承人断层、资金不足、技艺失传等。然而,在困境中,也孕育着希望。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推动非遗活化传承工程,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发展非遗项目为核心的富民产业,引导和扩大非遗产品消费,打造关系共联、产业共创、资源共享的产业融合共富圈。
例如,丽水将非遗共富工坊作为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目前,全市共有8家非遗工坊入围省级创建名单,评定30家市级非遗工坊,有效发挥非遗传承人引领作用,以相关生产企业为建设主体,立足技艺传承创新,提高产销能力。
结语
丽水缙云的非遗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关注和保护这些民间瑰宝,让它们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