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连南长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南瑶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瑶族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本文将深入探讨连南长鼓舞的传承人,揭秘他们的传奇人生和对这一传统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连南长鼓舞的历史渊源

连南长鼓舞起源于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是瑶族人民在节庆、丰收、乔迁或婚礼等喜庆日子表演的舞蹈,后来逐渐发展为群众性文娱活动。长鼓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特点,被视为瑶族千百年文化艺术和民俗生活的活化石。

传承人的传奇人生

唐桥辛二公:鼓王传奇

唐桥辛二公,被誉为“鼓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自6岁起学习长鼓舞,至今已跳了70多年。唐桥辛二公掌握36套72节的长鼓舞动作,并40多年来无私授艺,培养了一大批民间艺人。他的家中,门楼两根柱子浇筑成长鼓状,可见他对长鼓的热爱。

唐家祥:小鼓王

唐家祥,1989年出生,自幼跟随师父学习长鼓舞和长鼓制作。他技艺精湛,是连南瑶族文化传承者中的佼佼者。2016年,唐家祥代表连南、代表广东,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传统的瑶族长鼓舞。如今,他担任广东千年瑶寨长鼓舞队的队长和教练,致力于将长鼓舞传承和发扬。

传承与保护的现状

教育传承

连南瑶族自治县通过学校教育,将长鼓舞纳入课程体系,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接触这一传统艺术。同时,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新一代长鼓舞传承人。

社会活动

每年,连南瑶族自治县都会举办长鼓舞比赛、研讨会等活动,吸引众多长鼓舞爱好者和传承人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长鼓舞的传承,也提升了其在社会上的关注度。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长鼓舞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语

连南长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瑶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自信。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下,千年鼓韵得以传承不息。让我们共同期待,连南长鼓舞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