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礼乐龙舟,作为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起,这项活动便在礼乐地区流传至今,2007年更是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项传统技艺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续写着礼乐龙舟的辉煌。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些文化传承者的故事。

礼乐龙舟的历史渊源

礼乐龙舟起源于清朝康熙十五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礼乐地区的先民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龙舟竞渡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

传承人的故事

1. 区焯贤:一生只做一件事

区焯贤,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著名礼乐龙舟制作工匠。他16岁开始学习造龙舟,一生专注于此。区焯贤对龙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造龙舟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乡情。

在区焯贤的职业生涯中,他凭借出色的天赋和刻苦好学,仅半年就能独立打造龙舟,三四年便被评为四级师傅。如今,他已经与龙舟相伴58年,他的手艺炉火纯青,远近闻名。

2. 邓朝钦:设计制作龙舟模型

邓朝钦,一位热爱龙舟文化的村民。他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和制作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礼乐龙舟模型和吉祥物,为推广传承礼乐龙舟文化贡献力量。

邓朝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为了雕刻出更精细的龙舟模型,他特意订了一台雕刻机,买了木材进行雕刻。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他成功制作出一系列精美的礼乐龙舟模型和吉祥物。

礼乐龙舟的传承与发展

1. 传承方式

礼乐龙舟的传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家庭传承:许多制作龙舟的工匠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子女,使得这项技艺得以延续。
  • 学校教育:一些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龙舟文化。
  • 社会实践:组织龙舟制作、竞赛等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传统技艺中来。

2. 发展现状

近年来,礼乐龙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地区纷纷举办龙舟比赛、文化节等活动,推广和传承这项传统技艺。同时,一些传承人也开始尝试将龙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这项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礼乐龙舟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技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坚守和努力。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文化传承者,使得这项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并期待礼乐龙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