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礼乐龙舟,作为一项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享有盛誉。这项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和谐进取的精神,更是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技艺和热情,将这项文化传承发扬光大。本文将揭秘这些文化传承人的故事,探寻他们与礼乐龙舟之间的深厚情缘。
礼乐龙舟的历史与文化
礼乐龙舟的起源与发展
礼乐龙舟起源于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曾是当地村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一种方式,逐渐演变为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活动。2007年,礼乐龙舟竞技活动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乐龙舟的文化内涵
礼乐龙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互助、拼搏进取等。它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比赛中,参赛队伍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困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传承人的故事
区焯贤:坚守龙舟事业的工匠
区焯贤,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著名礼乐龙舟制作工匠。他16岁开始学习造龙舟,一生专注于此。区焯贤不仅精通龙舟制作技艺,更将这份热爱传承给后人。他制作的“桃果红”龙舟,自1978年参赛以来,夺得了多场大赛的冠军,成为礼乐龙舟的骄傲。
邓锡康:舵手技艺高超的传承人
邓锡康,礼乐龙舟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擅长龙舟舵手技术。他15岁加入村龙舟队,从扒丁做起,22岁成为舵手。邓锡康的34年舵手经历,使他成为乌纱村乃至礼乐龙舟史上的高龄舵手。他的技艺高超,深受村民敬仰。
周业堂:制作小龙舟的传承者
周业堂,土生土长的礼乐人,从小就接触龙舟文化。他制作的小龙舟,按照传统龙舟的制作工艺和结构特点,按比例缩小而成。虽然小龙舟不能用于比赛,但它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当地送礼的首选。
结语
礼乐龙舟的传承人,用自己的技艺和热情,将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们默默无闻地付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向这些传承人致敬,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