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辽河口,位于中国辽宁省的渤海和辽东湾的交界处,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本文将带您走进辽河口,揭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一、古渔雁文化

1.1 源远流长的古渔雁文化

古渔雁文化是辽河口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源于古代渔民的迁徙生活,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

1.2 刘则亭:古渔雁文化的传承者

刘则亭,一位古渔雁文化的传承者。他用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守护和传承这一文化。刘则亭收集、记录了上百万字的文稿,整理和讲述古渔雁故事,让这一文化得以传承。

二、马氏苇艺

2.1 芦苇画的艺术魅力

马氏苇艺,一种以芦苇为材料的传统手工艺。芦苇画造型精美,富有艺术气息,是辽河口地区的一大特色。

2.2 马丽娜:芦苇画的传承与创新

马丽娜,马氏苇艺的传承人。她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出风格独特的浮雕苇画艺术作品。

三、兴隆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1 丰富的非遗项目

兴隆台区共有市级非遗1项,区级非遗10项,另有扩展项目5项。其中,战氏草编、手工皮具制作、北方手工香包等都是兴隆台区的特色非遗项目。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认知世界、认知历史、认知特色文化的需求,但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辽河口渔家菜

4.1 独具特色的传统菜品

辽河口渔家菜,凭借辽河入海口的地域优势,融合海鲜、河鲜等食材搭配,讲求即捕即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和营养。

4.2 辽河口渔家菜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让辽河口渔家菜传承下去,盘锦辽河口渔家菜工坊培养了数万名传承技艺的餐饮人才。如今,辽河口渔家菜已走向全国。

五、结语

辽河口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默默传承的守护者,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些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