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密不可分。科协作为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下是对科协智慧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的一些精彩发言瞬间的解码。
一、科普活动与文化传承的融合
1. 社区书院项目的成功申报
普陀区科协指导下的甘泉路街道成功申报“上海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示范型社区书院”项目。该项目旨在将科普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个集非遗技艺展示、传承和体验于一体的社区书院。
**案例**:
甘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举办香囊制作技艺培训班,将传统的香囊制作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吸引青少年参与。这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还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2. 科普活动的仪式感与参与感
甘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注重体验式教育,通过设计富有仪式感的科普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实践**:
在香囊制作活动中,参与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如学习香囊的历史、亲手制作香囊等,使活动更具深度和意义。
二、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1. 科技与文化传承的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荣庭在合肥主题沙龙活动中,分享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见解。他强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可以为文化传播开辟新路径。
**观点**:
周荣庭认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关键在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并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 科技助力城市文化品牌塑造
蒋高建以抖音文旅创作案例为切入点,分享了对城市文化符号塑造的理解。他认为,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案例**:
蒋高建通过抖音平台,将合肥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制作了一系列具有创意的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提升了合肥的城市形象。
三、文化交流与共同进步
1. 2024北京文化论坛
2024北京文化论坛以“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嘉宾。论坛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活动**:
论坛期间,举办了中外艺术家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等活动,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 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效
《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显示,中外文化交流在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文交流的方式更加多元,形态更加新颖,对话更加深入。
**成果**:
报告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
科协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普活动、科技与文化融合以及文化交流与合作,科协为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科协将继续发挥智慧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