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这座位于新疆巴州的城市,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更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在这里,无数匠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本文将揭秘库尔勒的非遗传承人,探寻他们如何将手艺传承,实现文化的新生。
一、匠人精神:非遗传承的基石
在库尔勒,匠人精神被视为非遗传承的基石。以艾力·尤努斯为例,他是一位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自1990年开始学习萨塔尔、都塔尔、弹布尔等民族乐器,至今已培养出12名接班人。艾力·尤努斯表示,他从选材、制作到装饰、调音,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力求将最完美的作品呈现给世人。
二、非遗传承人的培养
库尔勒市文化馆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旨在培养一批年轻的传承者。例如,在库尔勒赛乃姆、萨吾儿登舞蹈、鼓吹乐、器乐弹唱等培训中,学员们热情高涨,认真学习,逐步掌握完整的舞步和乐器演奏旋律。这种培训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技艺水平,也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库尔勒市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推动非遗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文化优势。例如,在“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关注。这种展示不仅让非遗“活”起来,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四、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为了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库尔勒市将非遗引入校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爱凤来到新疆科技学院,为师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课。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刻纸艺术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五、总结
库尔勒的非遗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库尔勒市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