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们世代相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困境。本文将带您揭秘家乡的非遗传承,探寻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与新生。

家乡非遗的概述

1. 行唐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唐历史悠久,文脉深远,蕴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唐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项、市级14项、县级76项。这些项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农耕文明时代,生活在这方热土上的先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创造力。

2. 柯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柯坪县深度挖掘非遗文化,以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柯坪县档案馆干部阿依米尼沙·阿不力米提表示,此次展览活动让更多观众与‘非遗’档案产生共鸣,进一步推动了双方文化交流和经济协同发展。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1. 传承人断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的问题。以面塑为例,如东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卫华表示,目前我县被列入各级名录的非遗项目共有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18个、县级项目10个,被列入各级名录的非遗传承人共有40人。

2. 传承动力不足

一些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需求,导致传承动力不足。以澥浦船鼓为例,虽然已被列入省、市、区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现代社会中,船鼓表演的市场需求并不旺盛。

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1. 非遗进校园

为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普及,提升未成年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例如,在郊区两所小学举办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带领师生们一同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共同传承和弘扬家乡的非遗文化。

2. 非遗文创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非遗文创产品逐渐成为非遗传承的新途径。以山海关砖刻画技艺为例,非遗传承人程志利在砖刻内容上打算创作百名帝王英雄人物、百名红色文化名人等系列题材,以艺术表现形式来讲述这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结语

非遗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守护这些渐行渐远的记忆,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