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井陉县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乏千年传承的技艺。本文将深入揭秘井陉非遗传承的奥秘,探寻匠心独运背后的故事。

一、井陉木雕:匠心独运,传承千年

井陉木雕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木雕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十三代,每一代工匠都用自己的匠心独运,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1. 选材与构思

井陉木雕多以太行山的树根为原料,经过精心挑选,确保原料的质地坚硬。工匠们根据原料的形状和大小,构思出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2. 画图与修光

工匠们将构思好的图案绘制在木料上,进行精细的刻画。修光工序则是对作品进行打磨,使其更加光滑。

3. 打磨成型

工匠们使用手工定制的刀具,对作品进行雕刻。深浮雕、薄浮雕、浅浮雕和镂空雕四种技法,让作品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4. 传承与创新

许红阳作为井陉木雕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在继承传统木雕技艺的基础上,还注重创新。他成立工艺品有限公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二、井陉绵河水磨:艰难传承,匠心独运

井陉绵河水磨起源于东汉年间,鼎盛时期在清代中期。如今,绵河水磨数量急剧减少,但传承人张三成依然坚守着这门技艺。

1. 靠水力驱动

绵河水磨靠水力驱动磨盘,金黄色的玉米面沿着磨盘中央的磨孔缓缓落下,形成细腻的面粉。

2. 传承与发扬

张三成从小跟在父母后面学习水磨技艺,长大后亲自操作水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门技艺。

3. 政策支持

2009年,绵河水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县委、县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资金,从政策层面加大对绵河水磨的保护力度。

三、井陉面塑:匠心独运,传承非遗文化

井陉面塑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丽华凭借对传统面塑技艺的热爱,创作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

1. 捏、搓、揉等技法

杜丽华熟练掌握了捏、搓、揉等面塑技法,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形态,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2. 传承与创新

杜丽华在传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作品中,使面塑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结语

井陉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工匠的匠心独运。在新时代背景下,井陉非遗传承人将继续努力,让这些千年技艺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