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这一古老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稷山非遗的传承人李爱珍如何匠心独运,使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稷山螺钿漆器的历史渊源
稷山螺钿漆器源于唐代嵌螺钿制作工艺,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漆器的一种,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在明清时期,稷山螺钿漆器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古代皇宫贵族的奢侈用品。
李爱珍: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
李爱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她自幼学习螺钿技艺,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稷山螺钿漆器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业经历
1976年,李爱珍高中毕业后被招工到稷山县工艺美术社,正式开启了她学习螺钿的艺术之旅。刚开始学习时,她经历了许多艰辛,如手指磨破、过敏反应等。然而,在师傅和家人的鼓励下,她克服重重困难,掌握了螺钿镶嵌、熬制大漆和软螺钿制作等关键技艺。
创新与发展
1986年,李爱珍创办了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致力于螺钿漆器工艺的挖掘、传承和创新。她推出的产品通过中国侨汇总公司打开了外销渠道,销往18个国家和地区。随后,她又创办了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全面恢复螺钿漆器的传统制作工艺。
传承与弘扬
李爱珍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她积极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将这门技艺代代相传。她不仅传授技艺,还注重培养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使他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古老技艺的现代价值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在现代社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还可以应用于家居装饰、礼品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结语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人李爱珍的匠心独运下焕发出新的生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古老技艺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增添新的光彩。
